【木蘭代表我的心】
我承認慢很多拍,將近年底才來看《花木蘭》,誰叫美國Disney Plus要求看這部要另外花$30美金,我跟C說我打死不付,一方面我對迪士尼真人電影無感,另一方面那錢省下來買口罩多好!但C和身邊不少朋友都對《花木蘭》熱血沸騰,覺得身為美國亞裔就是要團結給他支持才對。於是我等到將去年底,迪士尼撤銷$30美金的要求之後,才勉為其難的陪C看花木蘭。
看完才覺得,我真的是愛C愛到無可自拔才願意花費九十分鐘看這部尷尬大片(丟筆)。
(先深呼吸再吐氣)好,姑且不談真人版《花木蘭》因為新疆人權問題而引發的爭議(這類的文章在網路上隨手一抓就會抓到十篇),我純粹以看戲的觀眾為出發點來聊。是說我既不期待它像《琅琊榜》還是《甄環傳》那樣文謅謅的文言文腔,也沒有期待他和《蘭陵王》或《延禧宮略》一樣,把偶像劇或勵志少女劇包裝在古裝大片裡,更沒有預期它像《末代皇帝》一樣,整片說英文還拿下奧斯卡,在沒看之前,我只希望它不要太難看就好。
可惜,雖說卡司陣容都找黃皮膚的來演,但幕後團隊沒有一個擁有華裔背景,整部電影在文化呈現上面極為不協調。這種感覺就像坐在Panda Express裡吃Orange Chicken,或許美國人能接受,但只要稍微有待過亞洲的人就知道,任何一家道地的中式料理都不會有這個東西出現在菜單上。
再來就是服裝打扮走鮮豔浮誇路線,雖說劇組強調那藝妓+猴子屁股裝其實在歷史上存在過,但製作團隊也表明從頭到尾沒標明哪個歷史朝段,如果這樣為什麼五千年的歷史裡,偏要挑一個難以被現代人接受的妝容來代表?
接著來說對白,其不合理的程度讓眼球一直翻到後腦勺,我覺得從古至今沒有一個華裔孩子會用片中的方式與父母講話,除非這個孩子住在美國。木蘭和父母有衝突我沒意見,但問題是亞洲人的溝通方式從來都不是直接說出來,而往往是用迂迴的方式代表諒解和饒恕。打個比方,假如今天父母不贊成你從軍,不見得會直接擁抱你說我捨不得你我愛你我在乎你我為你感到驕傲,還大喇喇地要你不要走,卻會默默的替你做一鍋你愛喝的雞湯、最愛的菜餚、幫你收拾行李,行李裡面還偷偷塞錢,來告訴你,雖說我不同意你,但我永遠愛你。類似這樣的文化溝通在片中完全感受不到,其中對白反而更像是ABC不同意父母要他在家乖乖念書,決定勇闖洛杉磯當演員,會跟父母吵架的對白。還好鞏俐和李連杰的演技還真的不錯看,不然我真的看到拔頭髮。
如果C膽敢哪天問我愛他有多深還是愛他有幾分,我會回說,陪你看完整部電影是我的答案,木蘭代表我的心。
有人也看過這部片的嗎?留言來告訴我你的感想吧!
#花木蘭真人版 #電影觀後感 #主觀看法 #劇照來自網路
延伸閱讀:
🐼新書《美國女子學》現正熱賣中:reurl.cc/OqpRnA
🐼想更新就更新的私人哀居:bit.ly/2X6DUPV